> 音乐故事 > “人才无古今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人才无古今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人才无古今”的出处是哪里

人才无古今”出自宋代薛嵎的《送刘荆山》。

“人才无古今”全诗

《送刘荆山》

宋代 薛嵎

束书入京阙,忧国最清深。

天意有兴废,人才无古今。

布衣万言疏,孤剑一生心。

直道嗟难遇,贾生终陆沉。

《送刘荆山》薛嵎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送刘荆山》是宋代薛嵎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束书入京阙,

忧国最清深。

天意有兴废,

人才无古今。

这首诗词以送别刘荆山为题材,表达了作者国家命运和人才境遇的忧虑和无奈之情。

诗中的\"束书入京阙\"表明刘荆山将要进京上表,请愿或奏章,向朝廷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忧虑。\"忧国最清深\"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处境和前途的深深忧虑之情。这句诗意味深长,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命运的关注,并表明作者对国家有着深切的情感和责任感。

\"天意有兴废,人才无古今\"这两句诗,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看法。作者认为国家的兴废是由天意决定的,而人才的出现与否并不受时间的限制,无论古代还是今天,都可能出现杰出的人才。这句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珍视和对历史的思考,也表明作者对时代人才的缺失感到遗憾。

\"布衣万言疏,孤剑一生心\"这两句诗,表达了作者对刘荆山的赞赏和对他孤独奋斗的理解。\"布衣万言疏\"意味着刘荆山身份卑微,但他却有着千言万语要表达,希望为国家出谋划策。\"孤剑一生心\"则表达了刘荆山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利益奋斗,表明他的忠诚和坚持。

\"直道嗟难遇,贾生终陆沉\"这两句诗,表达了作者对刘荆山遭遇的惋惜和对他命运的思考。\"直道嗟难遇\"意味着刘荆山一直坚持忠诚直言,但却很难得到应有的机会和认可。\"贾生终陆沉\"则表明刘荆山最终沉寂无闻,没有得到应有的机遇,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人才流失和社会不公的忧虑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词《送刘荆山》通过送别刘荆山这一具体情境,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、人才境遇和社会不公的忧虑和思考。诗意深远,赏析时需注意体会其中蕴含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人才珍视的态度。

工商注册知识